月薪兩萬二也要存到錢. 3, 存錢書 : 橫山光昭直授3年激增1000倍的16.7儲金大祕密 / 橫山光昭作 臺北市 :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2011[民100]11月 參加閱讀達人比賽,挑的第一本書就是存錢書,因為想說要理財,也必須先有本錢,雖然現在沒有開始工作,但明年馬上就要畢業了,理財絕對是件人生大事,讓自己剛開始少少的薪水能留住,還要更變多,使自己能在經濟這個不穩當的世代生存下去。一開始看這本書其實差點看不下去,因為自己本身就是很能留住錢的人,但看到後來發現,存錢的道理其實也可以用在正準備考研究所的我,需要毅力與恆心,每天的忍耐與壓力,絕對在得到豐碩的果實之後,忘得一乾二淨
更新日期:2013/12/17 00:30:46
對剛接觸理財的初學者來說,這將會是一本非常友善的書。翻開書的目錄就可以明瞭,它簡單扼要地列出各種投資理財的方法和其性能,讓讀者一看就能對各種投資方法有初步認識,這是我為什麼會選它作為我閱讀的第一本理財書的原因。本書對投資理財的介紹包羅萬象,像是從出生到終老的人生應有理財規劃、各種投資的風險報酬評估、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等,都很淺顯易懂,讓投資理財這種對我來說生硬的知識都變得有趣起來了。看完作者介紹的各種投資理財方法,我最有印象的是「零存整取」,「零存整取」簡單來說是每個月都要存一筆固定金額,等期限結束後可將本息一起領出。這種方法對目前的我來說最適合,能強迫自己每月固定存一筆錢,不亂花,做
更新日期:2013/12/16 23:11:15
書名:8個花錢的好習慣, 我一輩子不缺錢 作者:藤川太 出版社:大樂文化 出版日:2011/8/31 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如何花錢才不會覺得錢會越花越少。我常常覺得逛網購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不知不覺中妳就把妳的錢花掉了。像我剛剛在逛網購,名義上是添加一些耶誕節的東西,但是看著購物車的商品越積越多,我的錢就越來越少,天阿!才一眨眼就花掉了快一千!所以,我在看完這本書之後覺得真的要管好自己的花錢習慣,還有想要花錢的慾望,不然我的金錢即將越來越少。 我覺得有錢人的消費習慣真的不是我們一般人可以恭維的,一件上千上萬的衣服他們可以毫不留情的就買下去,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那真的
更新日期:2013/12/16 21:45:55
書名:月薪二,三萬,未來怎麼辦?. II, 三年內也能存到一百萬 / 史琨著 出版:新北市 : 大智文化公司, 2012[民101]7月 索書號:563 /885 心得:第一章的重點在於檢查自己的財務狀況,分析自己的收入與支出、理財前先理債。 第二章在講如何賺出第一桶金……給的方法我覺得太過理想化,第一個做法是「本薪不夠那就借利息低的利率存到利息高的帳戶裡」從中賺取利差,看到這個方法的時候我很困惑作者是哪裡人,去哪裡借錢借的這麼容易而且可以借到低利息、又是去哪裡存錢可以存到比貸款利息高的利息?這純粹是理想化的幻想文吧……第二個做法就比較有可行度一些,但現在競爭已經很激烈
更新日期:2013/12/16 11:14:28
研討學習共同體的優缺點和實施心得
更新日期:2013/12/16 10:27:29
1.主講人陳佩芬學姊以個人的經驗,分享其在教科所數碩班進修的經驗,包括如何修課、參加研討會(在一上時,即參加了15場研討會;系上舉辦的7場)、解決統計學上的問題等,在家庭、工作的雙重壓力下,她和同組夥伴一起鼓勵和分工作業。主講人鼓勵大家:一上最辛苦,不要怕,走下去。 2.主講人表示,修[研究方法]課程時,要寫出前三章,若題目尚未確定前,修正論文時就有困難;主講人建議:聽講者除了修課、參加研討會,還要看論文,除了有助於日後寫論文,也有助於修這門課程,更與找指導教授有關。(主講人建議我們找自己有興趣的論文) 3.在課業(論文)、家庭、工作的壓力下,各自可以找出紓壓的管道。 4.主講人分享如何
更新日期:2013/12/15 12:36:23
■演講重點與心得: 1.使用左手者是基因的緣故(左撇子的右腦發達),例:王貞治是左撇子。 2.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海馬回的神經細胞可再生(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句話,有的人是大器晚成,像愛迪生、王陽明。 3.人的成就,其基因、環境各佔1/2的因素。 4.沒有3歲定終生這回事(因為大腦一直在改變,每天的生活會改變大腦的神經;每天是過去經驗的總和)。 5.沒有不可教(或教不會)的孩子,每個孩子的開竅時間亦不同;因為大腦有可塑性,人的神經迴路是可以改變的(行為會改變大腦的神經結構)。 6.遊戲的時候,會分泌BDNF(大腦成長的營養劑),所以遊戲是有好處的:可以發
更新日期:2013/12/15 12:29:30
1.「腦」大於「大腦」 2.神奇的腦與認知有關(腦科學) 三種頭腦:爬蟲類的腦(腦幹)、哺乳類的腦(邊緣系統,如記憶情緒)、思考性頭腦(指大腦皮質)。 兩個腦(左、右腦),各有功能,癲癇病患的問題較大。 一個頭腦:整體頭腦的活動力。 八種智能:每個人的獨特的智慧組合。 四種腦波:α波(鬆弛狀態)、β波(緊張狀態)、δ波(忘我狀態)、θ波(睡眠狀態)。 他們的重要性,如何發揮最大功能。 五種記憶:感覺記憶、無意識記憶、長期記憶、工作記憶,潛在課程也很重要 3.建議閱讀:《怎麼學才有未來》,天下雜誌,536期(2013/11/27) 《大腦的主張》,洪蘭
更新日期:2013/12/15 12:28:31
林秀玉教授以生物學的角度來介紹大腦的生理結構(額葉、頂葉、枕葉、顳葉),不同的區位的腦各有其掌管相對應的學習功能,「額葉」負責思考、判斷,「頂葉」掌管訊息統整、空間知覺,「枕葉」處理經由視覺產出之圖像,「顳葉」則是掌管聽覺功能。林教授利用影片說明大腦內的神經元傳導訊息的方式,它是以單向跳躍的方式來傳導訊息;從影片中可以知道大腦處理外界訊息的之複雜過程與粵妙。 大腦內的神經元之間彼此會因為「學習」或「練習」而產生更強的連結;相對的,也有可能因為缺乏學習剌激,使得神經元間的連結退化、減少;大腦結構除了先天基因的決定外,也受外在環境(學習經驗)的影響,林教授強調腦功能的發展是有可塑性的;不同階
更新日期:2013/12/15 11:34:09
張俊傑老師是網碩班畢業的學長,目前任教於國華國中,俊傑老師利用實作的課程,讓學生瞭解知識的真實應用,例如對歐姆定律在電流上的概念;他還讓學生利用scratch寫小程式,並利用環保回收物品拼裝機器人,教導學生結合程式與實體,最後學生可以操控機器人移動,看到自己學習與應用的成果;他強調讓學生從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更深入瞭解知識原理的應用外、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並在學習成果展現中獲得成就感。 學長還分享過去的學習經驗、說明現在的教育環境,從過去到現在:鎖碎、片斷的知識教育讓我們的孩子疲於應付考試,學業高成就的人畢業後到職場上卻不知該如何應用所學知識!他問「我們的教育到底要教孩子什麼東西
更新日期:2013/12/15 09:55:45
■演講重點與心得: 1.為什麼很多人可以熱愛棒球一生,卻對正規學習興趣缺缺? →因為正規學習被許多考試切得零碎片段,且和日常生活脫節。 →讓孩子看到課題的全貌,而不是支離破碎的課程。 2.如何找題目(研討會題目):要有想法、idea(如:適性輔導、差異化教學、有效教學等)。 差異化教學。 3.長期使用電子載具,讓人眼睛受不了,所以講者不贊成小學生使用電子書包。 4.溫柔而堅持的力量 5.某校的機器人博物館(展出數十年來我國在: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可以看到工研院機械所於民國70年代自行研發的ITRI-A型工業機器人,呈現各大專院校及產業界對機器人技術研發所付出的努力);此校著重於讓
更新日期:2013/12/15 08:59:4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上完「學術文獻資檢索工作坊」後深刻的體會;透過吳理莉小姐介紹,讓我更清楚知道如何利用學校圖書館的搜尋功能,快速檢索論文相參考文獻。論文參考文獻類別大致可分為:圖書、電子書、期刊、學位論文四種。 圖書查詢可透過館藏目錄或快速搜尋引擎,取得書目資料,檢索過程必須查看館藏地及借閱狀態,還要記下索書號或拍下QR-Code,截取相關圖書資訊, 才能快速找到圖書的所在位置。有些圖書或期刊已轉成電子書形式,透過超連結,讀者可看到全文,部分文章資訊甚至可以下載,提供離線閱讀的服務;陳小姐還介紹常見的期刊索引系統,例如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華藝線上圖書館、ERIC、Scoups
更新日期:2013/12/15 08:11:29
莊智譯學長以自己在華碩電腦的工作經驗(人力資源處學習發展部管理師),分享華碩的員工所要具備的核心職能、專業職能、管理職能。
更新日期:2013/12/14 22:10:53
國華國中資訊組長張俊傑分享藉由Scratch及Arduino激發學生的科學思考與創造能力,由認識、體驗、創作的活動過程設計相關數學、理化及資訊融入課程教案資訊教育;張俊傑老師也帶來許多實作作品,如結合kinect體感製作的自行車方向燈安全帽,創新的實驗課程令人感受張老師的研究熱誠。張老師也分享了在教育科技系修習碩士學位時的各種經驗,包含時程規劃、如何投稿及各種輔助工具等,使我獲益良多。
更新日期:2013/12/14 16:38:21
1.正規式學習 2.全局式學習 3.有效教學 4.差異化教學 5.適性輔導 6.如何順利進行論文寫作
更新日期:2013/12/14 14:46:21
新北市2013年推動「學習行動年」,12項行動主軸之一是「行動雲端、數位學習」,希望能結合行動學習的教學策略,提供創新思維與多元學習的方向,帶動教育結構的變革。 雲端創新學習成果展邀集新北市未來學校、雲世代學校、明日閱讀學校進行教學演示及成果發表。過程當中各個學校結合現代科技與在地資源,發展出各校的創新教學,現場也有靜態成果展示,展示各校創新教學的理念及教學成果。 在這次的成果展中,各校在教育科技的應用上偏重行動載具的應用,在校園中建置完善的無線網路環境,讓學生利用平板電腦進行學習,可以說是新北市推動2014學習實踐年的雛型。
更新日期:2013/12/14 13:36:10
廖遠光教授(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理事長/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系教授)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為我們講解後設分析在數位學習研究上的應用。
更新日期:2013/12/14 12:46:42
專題演講是由祝智庭博士演講「教育變革中的技術力量」,主要著重在技術所引起的教育變革,以及教育變革需要技術等二大問題。
更新日期:2013/12/14 12:43:55
聽完鄒景平顧問精采的演說,讓我對於MOOC有更多的認識;「公開課程」的發展,讓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網路來學習名校的課程或透過TED聽取專家的演說,連比爾蓋茲都是公開課的學生,這些網路學習的新趨勢,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更新日期:2013/12/14 12:35:52
1.從王院士的經驗分享談起 2.論文的正式寫作 3.查詢特定文獻與圖書 4.蒐集特定研究主題資料 5.如何取得期刊文章 6.電子資料庫ERIC 7.個人化服務
更新日期:2013/12/14 09: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