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演講邀請到正德國中的王淑瑱老師來和大家介紹有關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很可惜老師忘了帶她準備的ppt,不過熟悉校本課程發展與設計的王老師,透過她和國文科領域老師們書寫的教案,和大家分享了正德國中在這方面發展的成果。
更新日期:2021/03/10 19:03:08
這是我第二次聽建宏講師的演講,但仍舊是令人驚艷絕無冷場的精彩演講。 透過老師在課堂上和大家的互動,每每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是我在教學現場上,是否也能像老師一樣緊緊吸引著學生的目光,讓整節課絕無冷場的演出。 這次聽完建宏老師的演講,我想大家都對於ipad可以拍照後即時投影到螢幕上的這部分應該是最有興趣的了,因為光這個部分就可以讓教師們在教學現場上和學生有不同傳統授課的互動。 在數學科的教學現場,往往是老師在台前講解,學生在台下聆聽。尤其在計算練習時,老師往往礙於上課時間或進度,無法一一個別糾正學生在計算時錯誤的地方,但若能透過ipad利用相機拍照即時投影的功能,讓同學們一起觀看大家易犯錯
更新日期:2021/03/10 18:59:23
Google雲端科技的運用,在數學科方面,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計算題組讓學生分組競賽,但礙於計算過程不易以平板或手機打字呈現,故每個人完成後可以拍照上傳到自己那組的word上讓該組同學檢查,時間到後統一由老師審查。 亦或是若是教到立體圖形時,可以用google excel請各組學生腦力激盪,共同編輯列出生活中看過的或是相關的立體圖形有哪些,最後再由老師和同學一起來討論。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分組進行數學家的介紹,透過google將自己找到的資料上傳到ppt上做編輯統整,再讓各組依內容做簡報介紹。但不論是google word、excel或是ppt等共同編輯的功能,剛開始都需要老師花一點時間先教學,
更新日期:2021/03/10 18:57:57
今天周老師跟大家分享有關永續建築的的觀念,席間周老師總會幽默一下淡江和政治議題,讓現場笑聲不斷,也讓大家感受到老師的風趣。 老師在分享有關永續建築時,特別強調永續建築的最後是要「回歸自然」。 聽完老師的解說後,對於永續建築也有了不同於以往的既有想法,查詢了相關資料後,將永續建築分為下列三部分整理如下: ※綠建築 綠建築係指在建築生命週期(指由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之一系列過程)中,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之建築物。 ※生態建築 生態建築係儘可能利用建築物當地的環境特色與相關自然因子〈比如陽光、空氣、水流〉,使之符合人類居住,
更新日期:2021/03/10 18:53:32
今天徐老師的對於性平教育的演講可能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沒能將性平教育對於國小、國中、高中等的教育內涵傳達給大家,因此對於這個議題,我找了些相關資料,希望能讓自己對這個爭論不已的議題多些了解。就以下幾點來解釋: 為什麼要有性別平等教育? 為因應國際趨勢,在民國68年,聯合國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公約(CEDAW)」男女應平等且共同享有經濟、社會、文化、公民與政治權利,全世界已經有189個國家簽署加入!臺灣在101年施行CEDAW施行法,政府機關須採取立法或行政措施消除性別歧視,落實CEDAW各項性別平等的權利! 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由來? 民國80年代發生了數起校園事件(包括葉
更新日期:2021/03/10 18:51:43
這週演講的議題是有關安全防災教育,對於這樣的議題,在學校任教的我很有感觸,因為每年學校在921前後總是會有地震防災演習,但這樣的演習真的有效果嗎?每次看到學生總是嘻嘻哈哈地拿著一本書放在頭上,然後邊走邊聊天的下樓到操場的指定位置集合,一點也沒有防災該有的嚴謹態度,讓演習到最後常常都只淪於形式,卻沒有真的發揮教育危機意識的效用。 在課堂上老師有一句話跟大家分享:【防災重於救災、教育取代教訓】真的是對於安全教育與防災來說非常的貼切,也許就像老師也提到的因為國情不同,相較於日本,我們的防再教育真的要從小加強加強再加強。尤其是從學校的幼兒園開始,因為小孩子不像大人耳朵那麼硬。而且小孩子對未來
更新日期:2021/03/10 18:49:26
今天淑玲老師和大家分享有關「多元閱讀」教學新思維—班級共讀與晨讀推廣實務。在一開始老師就先提到,不管未來大家任教的是哪一科,都有機會擔任導師,而在擔任導師時如何在自己的班上推行多元閱讀,因此在這堂講座聽下來真的讓自己受益許多。 最讓我印象深刻也想實施在課堂的是老師的「閱讀Slogan」,因為這個內容要引導學生理解與思辯,尤其是要能掌握要點、精煉表達,若能讓學生從小訓練、擁有具宏觀性、客觀性、見識性的閱讀素養,相信不僅是在閱讀上,更是能套用在其他學科或是處事上,在學習的道路上,唯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人,才會是最聰明的智者,也能讓學生在未來更具競爭力。
更新日期:2021/03/10 18:47:44
今天聽完陳教授的演講後,顛覆瞭自己對於食農教育的認知,也能夠了解到教授所欲傳達「真正」的食農教育本質應是農業、飲食和環境教育三者的結合,而非只是灌輸知識性內容的過程。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師在課堂中提到,食農教育不是要教育大家成為「農夫」,重點是要教育正確的飲食生活方式和其所形成的文化,以及農業和飲食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不禁讓我想到,因應課綱關係,目前現在任職的學校有開闢出一區菜園,但老師們只是帶學生去菜園走走看看「觀察」,這樣真正有落食到所謂的食農教育嗎?抑或是體驗假日農夫、認養農地等等,若沒有真正了解食農教育是一種「親手體驗」的教育學習過程,希望藉由學習者透過親自參加完整的農事生
更新日期:2021/03/10 18:46:09
千年來,人類文明始終與海洋息息相關,不僅發展出與海洋共存的生活型態,更懂得發明工具與器械從海中獲取資源,經由海洋的啟發進一步點燃了人們的思想與藝術創作,產出許多動人的篇章與神話故事,形成獨有的海洋文化。 在吳教授的演講中,可以了解到吳教授對海洋教育的推廣與付出。從演講內容中,教授有問大家三個問題: 「海洋」在哪裡? 什麼是「海洋」? 怎麼區別「海洋」與「海洋教育」? 聽完教授的演講後,才了解這三題的答案沒有制式的標準答案,最重要是身處在台灣,這個四面環海島嶼中一份子的我們、無論你的身分是什麼,家長、老師、學生…都應有對海洋的尊敬與保育的觀念。
更新日期:2021/03/10 18:43:05
雖然本身就讀全財管學程,課中也很常運用英文。但對於英文寫作十分不熟悉。因此決定報名學校開設之高階英文寫作與新聞閱讀一課,覺得很有興趣也很實用。老師會先教我們基本的英文寫作技巧,不同文章性質有不同的重點,包括記敘文,議論文等等文體。也會透過時事新聞給予我們思考的空間,學習組成句子,培養我們更扎實穩健的寫作功力。
更新日期:2021/03/05 14:30:10
【行政單位測試】本校博愛助學獎補助實施要點之獎補助對象,且於前一學期參與校內各單位提供有助於提升學業成績之輔導方案,例如講座、課業輔導(包含教師申請之團體課業輔導)、研習、研討會、學習社群、各類學習工作坊等1次(含)以上,以致學業成績進步者。透過學生學習歷程系統(http://eportfolio.tku.edu.tw)繳交學習歷程短文一篇並設定公開分享,短文內容須說明參與前述輔導活動如何改善學業成績。
更新日期:2021/03/05 09:28:23
由於在校園的資訊中取得了證照學習資訊,而在大學生活中也時常需要製作報告、使用相關office的軟體,對於word的使用率也相當頻繁,因此一直想要報名相關課程學習並增進自己對於word的操作能力,幫助往後製作報告的效率,也希望透過此次學習考取證照,並在以後出社會工作時也能運用自如。 因此看見學校給予報名機會,於是就報名參加了,在學習過程中受益良多,老師也相當溫柔、教導細心,一步驟一步驟的教學讓我也較能學習吸收,同時透過考取證照的準備也學到更多word使用技巧,而最後也順利了考取證照,相當開心!非常感謝學校提供資源與福利,我才能減輕家裡經濟負擔的情況下學習並考取自己想要相關的證照與課程。
更新日期:2021/02/22 17:29:33
本月份討論的書內容雖較少,但精采程度也不輸上個月的主題。是在台灣的日本作家溫又柔的《機場時光》。 老實說在閱讀後才發現內容與我原本預想的差很多所以一開始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讀下去,但在調整完心態後發現這是一本有歡笑有淚水卻又帶點歷史悲傷的創作。 在讀書會過程中,我最驚訝的部分是這本書角逐日本文學獎卻失利的地方。明明是日本人,只是因為主角是台灣不是日本人,就被拒絕及否定,那真的很令人感到悲傷。 尤其在書的最後一章插入自己的故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素材改寫,再與前面十篇的短篇故事兩相比較,對於處於歷史夾縫中艱苦生存的人們的感情更能感同身受。 究竟國籍、血脈及國家認同等等是否是絕對的?歷史脈
更新日期:2020/12/22 22:10:26
本月討論的書是《太陽的血是黑的》。 因為是第一次參與怕會跟不上大家,不過在輕鬆的氛圍及各個值得討論的論點一一被丟出來後,氣氛就瞬間活絡了起來。我也找到了參與討論及發表意見的時機。 每個人的想法都很有創意也很有意思,兩個小時真的太短根本討論不完,有太多想講得內容了。 而大家的觀點都很特別也非常具有個人特色真的是收穫頗多。自製的閱讀卡也可以感受到用心度及個人特色,在參與討論方面可以更加投入。 此外,讀書會也可以讓人加深思考,揭開自己也沒有發現的關於本書的神秘面紗。而對於自己有興趣的議題,也能吸收多方意見,藉此產生不同的看法來讓讀書會變得更有深度。也能聽到許多特別的想法及意見,這些都
更新日期:2020/12/22 21:42:38
如同侯市長所言,重點在於定位,而非職位,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有的人為了追求名利富貴,可以拋棄自尊,有些人則跟著自己的初心、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我也在聽完這場演講後,更加確定自己的信念,沒有人天生就懂得事理,都是經過學習而來的,除此之外,我也在侯市長身上學到不畏懼的精神,無論在任何職業都是如此,因為自己已經不再是小孩,需要更加努力、細心去面對,有朝一日,也能成為像侯市長一樣能在舞台上分享自己人生經歷的人。
更新日期:2020/12/15 01:49:59
經過這四次的討論,原本平常不太愛看書的我們,重新凝聚了向心力與動力,分享好書,也讓我們小組的感情更加的深厚,了解彼此,第一本,我們討論,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述說著人可以善良,但更要有原則,別人侵犯到我們時,我們不可以就覺得沒關係,適時擺臭臉或述說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本,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述說著說話與應變的智慧,只要說的稍微不一樣,會讓結果有所改變,第三本是蔡康永的情商課,講述做自己之前,要知道自己要怎麼做,那個“自己”的需求又是什麼,而不是盲目的說我要做自己,合理化了自己的錯誤,以上這些好書,都是我平常都不太接觸的,卻讓我意外的很有收穫,期望之後再與同學繼續參加讀書會活動。
更新日期:2020/12/10 23:27:41
我覺得這部作品的調性很厭世,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種烏煙瘴氣的感覺。作品中的主要敘述者(語り手)對於身邊的事情進行許多負面、批判式的書寫。感覺得出作者想在本書中融入眾多台灣社會時事的元素,性別議題(同性/異性戀/偽娘/性別選擇)、性侵犯(及其所導致的身心創傷)、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後續處理和歷史問題、族群階級關係(外省/本省、官僚/勞動)等等。但作者急於想一次表現的主題太多,且沒有連貫性、很零散,以至於對於這些議題的探討有些失焦。而後部在「自由免費,小海再見」的章節中,突然融入芭樂的愛情元素,覺得有些突兀。 但我在「查理帕克」這個章節中,對於描述父親的生平、職業、兩人的過往回憶、互動及談話,點出
更新日期:2020/12/10 10:09:06
在「太陽的血是黑」的書中,作者在李文心跟小海之間的感情線中穿插很多人的故事經歷,李文心的想法說出我們的心聲,很真實很犀利,一些語詞跟情節的刻意排列營造出讓讀者自然而然思考性別議題的環境,談出我們不敢承認的事實,政治創造台灣人民的傷痛、不可復原的罪刑;精神病患者的人權問題,看病一定要依循的「規則」;社會階級下大都市隱匿的有錢人和窮人差距,經濟困境產生的家庭變局。其中我在小說中思考一件事,時間真的能沖淡一切嗎?受傷的心靈身體真的能跟著ㄧ生之中有效的時間消失嗎?我們跟著時間改變、隨著時間消失,面對歷史過往的經歷,記得、承受、反省、傳承,面對不會重來的時間,活在當下。 和讀書會的大家討論又能解決原本
更新日期:2020/12/10 09:05:11
這次讀書會全員到齊並有兩位旁聽的同學,討論相當熱絡,一度差點超過原定的讀書會時間。而我(筆者林琦萱)很遺憾來不及讀完文本無法發表,所以這次只能偶爾參與討論,大多數都在記錄大家的風采了。 首先是由碩二周芷筠學姊率先展開關於文本中的性別議題的討論,並延伸討論「性別還原手術」背後隱含的、至今仍存在的社會價值觀——將「性別認同障礙」視為一種病態。以及,台灣戒嚴時期的電檢制度,限縮了現今台灣弱勢族群的生存空間等等,點出了本次文本殘酷黑暗的社會寫實性,所帶來閱讀上的沉重、悲傷與無奈。 接著由日文一B盧莘恬同學談起故事主人公小海與李文心的感情線,莘恬認為找不到小海喜歡上李文心的理由,而日
更新日期:2020/12/10 05:14:52
這幾次讀書會收穫很多,其中有做人的道理,說話的技巧,以及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本書,「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 」。作者把鋒芒和善良放在一起,表面上格格不入,實際上卻蘊含著極大的人生哲理,讓我收穫頗豐。同學之間的分享,也讓我看到了很多不同人的想法,通過互相之間的交流,我們對書本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更新日期:2020/12/10 0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