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經由聚居互動,逐漸形成各式群體,或以血緣種族分,或以身份階層分,又有地域、職業、宗教、性別等各種分野。各式「族群」在其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舉凡內外、上下、貴賤等諸多「界線」也因之而生。為了穩定各種「界線」,各式族群皆有其禮,各有其法,作為秩序框架的「禮法」乃逐步成形。然而,隨著時空轉變與族群分合,諸多界線也從而移動。在秩序崩壞與重建之際,禮法亦應時因革,人類社會乃呈現諸多面貌。本屆研討會擬邀集國內外著名學者,分就各自的學術專長,針對「族群」、「禮法」、「社會」三個研討會子題,進行廣泛的省思,提出論文,並廣邀全國各大學歷史系所及相關學術研究機構之學者專家、全國高中、國中歷史科教師,計約200人
更新日期:2018/04/27 22:06:29
經過了一學期的學習交流,對於線條、陰影、色彩的繪畫技巧掌握有了些許的小心得。這學期的學習社群,承繼於上學期的基礎,這學期更多的是實作的練習。 老師訂下了幾個主題,有設計出自己的手機殼,有畫出自己的房間,還有藉由其他繪畫以外的材料來設計作品。其中最有印象的便是設計自己的手機殼。 每當有一款新手機上市時,沒過多久網路上便會出現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設計樣式。平常在逛手機殼時,每次都逛的選擇障礙發作,讓我有了手機殼是很容易設計的錯覺,但當自己實際來做時,我發現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首先,必須先選定手機的款式,我設定的是自己的手機樣式,想說平常自己熟悉的東西最好,結果,後來開始設計的時候,發現越
更新日期:2018/04/25 17:33:50
這學期的活動真的很有趣,從手繪入手,並且搭配日常生活,像是手機殼的設計,又或者是紙膠帶的應用,讓我們不僅能在繁忙的日子裡偷得一點小清閒,同時又能得到不少成就感,而不會容易覺得乏味,或者只是在單純塗鴉,畫得不好搞不好還怕被說是在浪費資源呢!(開玩笑的) 一開始成立這個讀書會的時候,大家都只是抱持著試試看的心態而已,畢竟大家都不是專業的繪圖者,也從未接受過什麼正式的畫畫訓練,一開始當然也是會害羞於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的。但在經過一年的摸索、嘗試與習慣之後,我們現在都已經明顯有所成長了,這個成長並不單單只是指畫技的進步,而是包含勇於表現自己的勇氣以及自信,讓我們明白我們每個人的可能性都是無限
更新日期:2018/04/25 17:07:06
讀書會來到第二個學期,也學到很多有趣的繪畫方法和技巧,例如用紙膠帶完成作品,自己創作的手機殼等等都非常有趣,與同學一起交流學習的過程也讓我學會了很多。回想起一開始大家都不太確定這個讀書會應該要怎樣進行,在一步一步的探索和討論下,我們一邊嘗試不同方式的創作,一邊配合著不同的書籍作參考。 沒想到一年這麼快就過去了,我們從剛開始連顏色要怎樣搭配都不太確定,到今天大家都能夠創作出自己的作品。過程中我們有學過素描,人物創作,設計花紋,明信片,也使了各式各樣的材料,像粉筆,鉛筆,透明水彩,色鉛筆,紙膠帶等等。面對著不同的素材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過程中有困難,有有趣,很高興可以得到同學的指導和帶領,這
更新日期:2018/04/25 14:44:19
講述各校導師作業現況及困難、導師輔導工作經驗分享,透過分享,相互學習,讓導師輔導工作能更順進行
更新日期:2018/04/17 14:58:50
由林秀玉老師講解有關大腦各部分對於學習的影響
更新日期:2018/04/17 14:58:24
由張俊傑學長講述,透過體驗式實作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不同於以往硬式的講述教學,讓學生學習吸收的更多
更新日期:2018/04/17 14:57:57
講師身為華碩教育訓練部的同仁,了解教育科技學系在學校是老師身分,在企業裡則是屬於教育訓練,人資這區塊分得很細,尤其在大企業裡該注意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各職位所需要的課程等等,真的很不容易,但也可以將所學運用在此。
更新日期:2018/04/01 00:56:24
講師透過廣告來讓我們了解何謂視覺素養,有那些因素是相關的,而且可以透過生活的點點滴滴去培養這部分的能力,非常有趣的一堂課。
更新日期:2018/03/31 23:35:44
講師透過各個不同年代的電影卡片遊戲方式進行課程,讓同學們透過討論分享的方式更加了解如何閱讀電影,透過這樣的學習模式更深入人生的每個課題。
更新日期:2018/03/31 23:33:26
VR融入不同領域 地點:仁愛國中
更新日期:2018/03/01 14:43:35
載流導線 木尺實驗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單擺實驗 地點: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5樓
更新日期:2018/03/01 14:42:41
這次參加的研討會使我收穫很多,實際手機操作具互動性,更能結合簡單的選取方式立即整合學生對問題的想法,有實際在教學現場操作的可能。
更新日期:2018/02/08 22:01:33
透過演講內容認識生活當中有各式科技工具可以運用在學習,甚至是教學上,特別是行動學習更是現在的教育趨勢,身為教師的我們更需要對行動學習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更新日期:2018/02/08 21:53:13
由張瓊穗老師主講,過程中一、二年做交流,無論課程或論文,皆有所收穫!
更新日期:2018/01/20 11:27:27
行動學習,未來趨勢,希望能更便利。
更新日期:2018/01/20 10:58:36
觀摩與學習學姊如何做論文提要報告,也聆聽教授的指導與建議方向
更新日期:2018/01/19 18:25:31
透過論文海報展,一次概覽最新議題和研究趨向
更新日期:2018/01/19 18:25:06
聽完演講內容讓有我有些想法,在教學現場,有可能出現的盲點-為了「活動」而做「活動」,並沒有考慮到活動背後的「教育意義」,這也讓我聯想起「黃金圈理論」,從裡到外的三個階層,分別是why、how以及what,教育的核心理念應以why為出發點,向外依照how、what的順序思考。 Why-為什麼要做教學活動?意義在那裡? How-如何讓教學活動成功? What-用什麼樣的方式做活動? 透過黃金圈理論在設計課程或活動將更有教育意義。
更新日期:2018/01/16 15:17:26
『教科書』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不管是教師或學生使用教科書的時間,都佔很高的比例。教科書是教材最重要組成部份,它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是教師主要的教學資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指引。 講座當天提到了不少教科書出版經營的困難,自100學年起,北北基共同實施國中教科書共同選書,南一書局沒有一本獲推薦,讓南一書局面臨成立五十五年以來最大危機,目前北北基以「康軒、翰林、南一」三家書局為主,以自己在學校的感受為例,南一跑學校真的較不積極,或許是打算慢慢退出市場,這也讓我們意識到,如果各家出版社若不再積極經營教科書事業,採取被市場漸漸淘汰的模式運作,未來出版社可能僅存一間,台灣教科書不再多元,彷彿回到部編
更新日期:2018/01/16 15: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