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Card image cap

李同學 報告/作業 分享經驗 屠格涅夫《前夜》、《父與子》

屠格涅夫《前夜》、《父與子》
名稱 屠格涅夫《前夜》、《父與子》
描述 屠格涅夫《前夜》、《父與子》讀書心得
日期 2015/5/17
課程名稱 俄羅斯長篇小說讀書會《前夜》、《父與子》
指導教師 黃文倩

屠格涅夫《前夜》、《父與子》

屠格涅夫分別於1860年與1862年完成《前夜》和《父與子》兩部作品,各自反映了當初俄國面臨西方世界的衝擊與轉型。《前夜》中的主角英沙羅夫是保加利亞富商的兒子,他的祖國遭到土耳其佔領,父母也不幸喪生。所以他誓言要重回保加利亞,奪回自己的國家,徹底展現出了一個英雄的形象。心中懷著強大的願望,貫徹他這一輩子的精神。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沙羅夫的愛人葉琳娜,她從最初的少女成長為一個為理想奉獻的志士。在優渥的成長過程中,她有著天真而近乎庸俗的愛心,但也因此會愛上英沙羅夫對其民族無悔的奉獻。之後也隨英沙羅夫返回保加利亞奉獻,雖英沙羅夫在旅途中身亡,但葉琳娜仍繼承英沙羅夫的遺志,前往戰場奉獻。
而在《父與子》中,則是想要呈現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各個知識份子都想解決俄羅斯所面臨的問題。而主角巴扎羅夫是一位虛無主義者,認為一切都是毫無意義,並拒絕舊有的制度。但當他愛上奧金佐娃時,他的理論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感情會使他挫敗,而之後他變的沈默與和厭倦世事。他的生活似乎也是一場空虛,最後也不幸染病而死。巴扎羅夫的形象呈現出俄羅斯小說中「零餘者」的定位,他們反對農奴制、階級,懷有改變俄國的理想,但卻無所事事,無所作為地生活。
而這兩部的主角雖擁有改變國家的理想,但皆染病而死,未能完成理想。我認為是屠格涅夫未能表現出「革命」的狀況,而安排主角這樣的結局。而「革命之後」的情境或精神,我們亦可在後續的俄羅斯小說(如《齊瓦哥醫生》)中讀到。

更新日期:2015/5/13 下午 11: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