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會傷人/ Kirsten Olsen著,孫玫璐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06 乍看題目,覺得有些聳動,就像現代的電視劇集或電影,灑一點狗血才能刺激收看人數的揚升。 事實不然。因為我們過去在學校就學習要順從,當然現在也差不多,我們在學校必須要服從規則,才會獲的肯定和接受,但是時間久了便開始自我錯亂,就像作者所昭示,開始會出現制度化的期待,雖然知道學校所訂的規則是錯誤的,卻還是不得不努力的遵守它。 我們在學校當一個學生時,上課的基本規矩必然要遵守,除非授課老師願意讓你左顧右盼的交談或飲食或從事與課堂間無關的雜事,否則連神思外轉,失去對聽課的專注其實都是不應該。至於考場
更新日期:2016/04/29 18:09:57
超越達人2:十六位專家領航,陪孩子找自己的路/ 王昀燕等人,臺北:遠流,2014.10 第二冊跟第一冊有什麼不同之處?不就是作者不完全相同,要介紹的人物少一位,精采度並不遜色。第一冊裏述說的是職場想像,第二冊的名稱則訂為陪孩子去找路,孩子的路將來也是以謀生為主吧。 第二冊中的主角有的是導演、演員,有的是賣甜點、房屋或是肥皂,不一而足。有一位讓我特別注意到的人物,就是昔日叱吒棒壇的馮勝賢 ; 馮應該去年(2015)才進入不惑之年,可惜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他,不是努力在場上培育子弟兵的教練,而是在臺中當起球評,因為象隊需要強而有力的生力軍,老的則慢慢步入淘汰的洪流;對不起,老邦先生,
更新日期:2016/04/29 18:08:54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高興、周戰峰編著,新北市:新潮社,2014.01 在日常生活裏我們會遭遇很多問題,有些問題很容易解決,有些則不然,[甚至是你根本沒預料到,所以就出現很多「意外的人生」插曲的發生。像這本書的作者要告訴大家的是,很多不可測的意外,都能用打預防針式的法則加以排除,進一步逢凶化吉。作者提出的一間公司的特別訓練就是上下階層都要注射所謂「共識」疫苗,也就是說公司必須致力於使客戶獲得的產品都能合乎標準,那麼質管就是最重要要的一環,而且次級的執行主管對於產品的要求必須極為嚴格,經理人員也得明白必須做到不偏不倚、善用人才的境界;才能達到進晉陞之階。不過可惜的是,很多臺灣的公司
更新日期:2016/04/29 17:59:27
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贏得認同,化敵為友,想打動誰就打動誰/ 馬克˙葛斯登(Mark Goulston),賴孟怡譯,新北市:李茲文化,2014.04 我們很容易憑藉直覺去決定很多事情,甚至用第一印象去決斷陌生人的個性和社教關係,當然有時候這樣的判斷會顯得很盲目而失真,雖然有時這種感覺會是正確的,不過大部份的時機點都在以貌取人,讓我們失去認清一個人或弄懂一件事的來龍去脈的契機。Mark Goulston的這本化敵為友的書裏,強調的重點無他,就是人際之間的溝通,以及溝通的藝術。 作者舉出一位叫法蘭克的危險份子準備使用槍械對付手無寸鐵的陌生人(這跟臺灣的鄭捷以及傷害女嬰的王景玉很像,對著人
更新日期:2016/04/29 17:55:28
BCG頂尖顧問教你轉型思考術- 用五個步驟挑戰舊規則、啟動新未來!/ 魯克˙德布拉班迪爾(Luc de Brabandere)、亞倫˙伊恩(Alan Iny )著,李芳齡譯,臺北:時報文化,2014.12. 本書中引人之處如提出「擴散性思考」和形成創意氛圍,譬如一家大型貿易公司進行簡報時,主管不脫窠臼的用「money、financial 、checking、saving」等等我們日常見到的慣用語彙,能不能突破以往傳統式的概念,把賺錢的理念化為另種的說辭,說不定更能提振工作效率和業績。本書作者的想法是如果喝香檳時,不要用liquor、drink、alcohol、bottle等名詞一
更新日期:2016/04/29 17:51:06
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蕭瑞麟,臺北:臺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06 本書討論到的是「做研究的方法」,令我感到好奇之處,像是作者所言質性研究是否就要到實地進行田野調查呢? 這句話說到我心坎兒裏了,過往的研究尤其是學位論文,我都會尋找特定且具論文指標性意義的人物,因為從這些人嘴裏吐出來的字句,是任何一種文獻或期刊所看不到的,既然他們所說的內容勝過檔案,自然彌足珍貴;更值得一提的是,某些我訪談過的人物,現已不在其位,想要再步我後塵,再次聽他們道出祕辛,已然絕無可能之跡,更能凸顯出口述歷史之質性研究之功。不過,書上也透露給讀者大眾訊息,即是就算不拿第一手
更新日期:2016/04/29 17:45:13
你的燈亮著嗎? :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高斯、溫伯格著,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01 這裏有幾句話頗值玩味,像「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做事,另一種製造出事來,讓其他人做」。以一家公司為例,公司高層如果對於業績不甚滿意的話,那麼業務部門是第一個需要上緊發條的部門,該公司必定要求業務行銷單位在一定的時間內,想出一套企畫方案,看看是否能為公司廣闢財源。顯然到最後動起來的也絕對不僅只是業務,它可能還牽涉到產品部門(不管是生物科技事業或是3C產業)、還有總務行政,簡直可以說牽一髮便動全局 ; 我們常說現代社會分工至為細密,彷彿會因此帶來什麼負面效應,可是一間公司想要生存,就如
更新日期:2016/04/29 17:40:41
Anthony P Barber, The Hidden Teacher, Maryland: Rowman&Littlefield,2014 本書分八大單元,從題目的意思可以明瞭,老師要躲藏起來嗎? 可是為什麼要這樣做,書上有詳細的探討。中國古代有帝后垂廉以聽政,那是為了江山社稷能確保不落入他人之手,也就是自己即使自願退休還捨不得把持朝政,現代的教育工作者豈容有此的想望? 於課程的設計上,Behind the curtain,學生被當為核心人物,教師則在旁汲取教學經驗,由於人都有情緒,老師和學生也不例外,老師最常面對的也是學生 ; 像一位教科技教育的新手老師Donna,
更新日期:2016/04/29 17:36:04
書名:學習就這8件事/臉譜,城邦文化出版/Juan Mateo著;劉麗真譯 書中提到了八件事情:觀點、創意、寬容、善良、改變、學習、合作、領導。 在觀點章節裡面,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在衝突中,可能會有一個以上的正確觀點;因此,必須逐一了解每個人的立場,才能達到共識。在衝突之中,常常因為要表明自己的立場,或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的話是對的,因此而特別的理直氣壯,甚至是不聽別人的觀點,而這正是沒有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沒有人永遠是對的,也沒有人永遠是錯的,學習傾聽與放下自我才是解決衝突的最佳途徑。 而在改變章節中,提到了一個故事,內容是關於猴子拿香蕉,剛開始只要猴子一拿香蕉,就會處罰猴子,後來
更新日期:2016/04/29 17:31:14
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 / 陳平原著 漫天的烽火和弦歌不輟應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和景象。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文學的專家,以往他的作品有關於中國學術的議題研究,多為學界津津樂道且推崇之;著述常推陳出新,像我就看過他寫的一篇在民初有關載人熱氣球昇空的報導,十分有趣。 二十世紀抗戰時期的中國大陸的教育發展,身處臺灣的讀者可能頗感疏遠,畢竟那是發生在對岸的事,當時的臺澎金馬尚被日人所管轄。陳平原筆下的西南聯合大學,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師生群,為了不讓無情的砲火中斷了教育薪火的傳承,首先遷移至湖南的長沙,爾後又搬到雲南的昆明,在此繼續由教師授課,直
更新日期:2016/04/29 17:18:14
書名:你的燈亮著嗎?/人民郵電出版社/Donald C.Gause,Gerald M.weinberg著,俞月圓譯 書中從一開始電梯事件當開場白,裡面提到了一般人如果碰到電梯總是不夠用的情況下,可能會直接想到跟"電梯"有關的解決方法,但是卻忘了還有從其他方面著手,跳躍性思考,例如宣導爬樓梯運動,或是提高租金降低住房率...等。 書中提到幾個關鍵思考點:問題是什麼?誰碰到了問題?問題的本質是什麼?有時候可能太急於解決一個問題,反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還有一個值得探討的事情則是:理想總是和現實狀態之間有著差別,而書中也說到,忽略問題也是其中一個辦法,但是問題卻不會消
更新日期:2016/04/29 17:16:27
書名:創意自信帶來力量 作者:湯姆凱利、大衛凱利著,林宥如譯 出版:臺北市:聯經 時間:2014年7月 創意具有藝術性,但創意不等於藝術。創意的出現能夠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周遭,我們傳統想像中「創意」這玩意常常僅出現在美術、音樂、建築等等具有強烈藝術性特質的某個領域。其實,我們是小看了自己的能力,限制了自己。行政體系看似僵化,但有時候也會有出人意表的創意構想,而這樣的構想就常常能夠使整個團隊的效率提昇。一個小地方的進步,就能稱之為一個創意。其實創意就是顛覆現有的思考模式,不受拘束不受限制,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發揮自己的潛能,我們都比我們自己所想的要來的有能力。 為什麼台灣那麼
更新日期:2016/04/29 09:56:45
Winner說服力:贏家的5大有效溝通策略/譚時樂著 書中用許多日常生活會遇到的問題,來教導我們說服的技巧。書中介紹到頌揚的方式,受到傳統中國文化的影響,我們常覺得要謙虛,也不太會去頌揚別人,但其實適當的稱讚能讓人心情愉悅,當然,不是浮誇的稱讚法,而是要先了解對象,針對事實去評論。 我覺得業務很可能是我外來從業方向之一,這本書最大的益處除了讓自己學習如何講話不結巴,還要讓消費者能接受你的話術,像是先將內容限定,不要問顧客要不要購買,而試問要買第一或第二種,讓他不要有機會拒絕。而且也有提到如何和自己上司溝通,有的時候適度退讓而不識一昧辯駁反而能達到更好效果,我覺得這些說話技巧都讓讓我受益
更新日期:2016/04/28 23:41:09
書名: 有效教学方法 作者: 加里.D.鲍里奇著 ; 易东平译 出版項: 南京市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心得: 書中說到有效教師,簡單說就是老師應該是一個好人,合乎理想社會中的楷模,是個好公民好父母,老師的職責其實很龐大,教導的不只是知識,品德教育也在其中,包含了人格,態度以及經驗,如果小時接受到不好的教育,老師不實施鼓勵教學,而是以更多的處罰打罵,家庭教育又沒有配合的很好,可能會使一個人走上歧途,智力是多重的,有語言智力,數學智力等…,人的能力不能以智商分類,每個人擁有的能力都是獨特的,有些人適合寫書,有些人適合做數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性,教育應該是獨特的,給不
更新日期:2016/04/28 21:50:43
書名: 未來在等待的教育 : 從創造生命的空間開始 作者: 巴默爾(Parker J. Palmer)著 ; 宋偉航譯 出版項: 新北市 : 校園書房出版社出版, 2015 心得: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還以為它是本傳教書,書中講述了大量的基督教及聖經,如果很反感宗教的人鐵定翻了幾頁就看不下去了,雖然我一開始看的時候也很受不了裡面好多聖經,在沒有閱讀過創世紀、聖經等書時,書中很多都變成了我們所無法用到的知識,就像是有字天書一樣,看了卻無法使用、沒辦法理解它裡面所蘊含的意義,但是這本書在撇開這些無法理解的東西時候,它其實是本鼓勵人上進的書,就算用字艱深,但是它裡面的意義也跟著深
更新日期:2016/04/28 21:17:53
書名: 別被教育打敗! 作者: 高子壹 出版項: 臺北市 : 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總經銷, 2015 心得: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學習真正的定義,學習就要像呼吸一樣自然,如同作者所說的,在大學之前的學習總是有數字量化,就跟工作一樣,為了最後的目的而遺忘了中間的過程,學習過程比最後的目的還要重要,是我們一直沒有注意到的事情,考試當作里程碑,在考完之後就覺得這些都不在重要了,但是這不算真正的學習,這本書中作者講了很多自己的小故事,也說了她的教學方法,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還可以順便回憶從前的課程內容,這也許就是課外讀物很棒的地方,從前看課外讀物都不認為是種學
更新日期:2016/04/28 21:16:56
書名:道歉的藝術 : 說對話, 危機就能變轉機 作者:福田健著 ; 莊雅琇譯 出版項: 台北市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 [新北市] : 大和圖書書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 2015 心得: 這本書講的是道歉,道歉當真是這世上最難的事情,承認自己有錯就像是承認自己的缺點一樣艱難,而道歉如果說得不好反而是做作,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作者所點到的幾點,他說道歉不要說出多餘的話,但是在我不情願道歉的時候我便會說出那些多餘的話,既不想承認自己也有錯但也不想繼續爭執下去,便會不情不願地直直道歉,而在道歉的時候如果要先傾聽對方不滿之處,不能隨隨便便的聽、不甘不願地應著,雖然這是人
更新日期:2016/04/28 21:15:01
書名: 一枝鉛筆的承諾 作者: 亞當‧博朗(Adam Braun)著 ; 簡美娟譯 出版項: 臺北市 : 商周出版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發行 ; 新北市 : 高見文化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 2014 心得: 這本書的作者從小生活在一個嚴厲的家庭,在這嚴厲的家中從一開始的不自在、埋怨,周圍人對他們父親的害怕,但每每爸爸說:「博朗家跟別人不一樣。」這讓作者對自己家裡教導的那般嚴厲也覺無絲毫不妥﹑每日的潛移默化,讓他對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生活的現在都有所不同,在高中那年遇上了從遙遠國度為了念書來的印度男孩,更對自己所處的生長環境感到榮耀,自己的父親
更新日期:2016/04/28 21:10:28
書名:是思考, 還是想太多 : 寫給年輕人的36堂思考課 作者:冀劍制 出版項:台北市 : 商周出版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發行 ; [新北市] : 高見文化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 2015 心得: 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明確知道自己跟這本書很有緣分,思考是很難的課題,可是卻是人生中十分重要而且也經常使用到的能力,當作者提到怎麼樣才是思考時,我也跟著反思著,思考是何物?也許我從來沒有細細思量過,只覺得自己就是在想阿,可是思考是要跟著統整的。思考是發現問題,並非製造問題,如果倚靠這本書來判斷自己是不是善於思考的人,我想我是的,在很多時候我已經想了整篇
更新日期:2016/04/28 20:57:45
書名: 創意思考 : 問題面面觀 作者: 黃炳煌 出版項: 臺北市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4 心得: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它的前言,因為前言才讓我繼續看完這樣的書,看標題知道這是本促進人思考的書籍,在庸庸碌碌的大學生活裡,曾幾何時我可以認真地看完一本書,一本書重量不重,但卻字字珠璣,前言說道:「把人生界定為一個不斷發生問題、解決問題的歷程。」人生只有一次,可是遇到的困難卻由一雙手都數不清,在這本書裡,作者用了許多例子來表達問問題跟回答問題哪個重要,兩者無法比擬,一開始看這本書時,我以為它是本教人思考創意的書籍,但在真正閱讀之後才赫然發現原來這本書
更新日期:2016/04/28 20: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