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Card image cap

I'm a CINEPHILE 研習紀錄 分享經驗 103(2)閱讀達人競賽 學生學習發展組

103(2)閱讀達人競賽 學生學習發展組
主辦單位 學生學習發展組
名稱 103(2)閱讀達人競賽
主題 陌生人的孩子

書名:陌生人的孩子
作者:艾倫.霍林赫斯特著 ; 劉泗翰譯
出版項:臺北市 : 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2013.05
心得:
本書無論是故事篇幅、角色塑造和背景架構都相當廣大與嚴謹、細膩,因此閱讀起來相當不容易,花了好幾天反覆閱讀才算是「大致」閱讀完畢,也相當認真看完由台大外文系副教授朱偉誠的後記。

故事敘述方面相當深沉,無論是時代氛圍還是對話特質都令個人想起「贖罪」這部電影,一樣受限於家族地位的不同,以及彼此間的誤會,讓事實被覆蓋住。隨著時間的流逝,真相也漸行漸遠,直到一首詩(贖罪則是妹妹的自白)的曝光,才將其中不可告人的真相被公開在大庭廣眾之下。但相對於淒美男女愛情的「贖罪」,《陌生人的孩子》中更是當代社會中的禁忌議題:同性之間的愛。

當中有趣的是,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兩位角色名字「彼得」和「保羅」正是基督教重要使徒,他們互相愛慕並且都相當喜歡希爾生前所寫的詩,也因此詩的關係漸漸認識與西希爾相關的人物。使用到歷史人物的名字不知為何令個人想起同樣於本次書單上的小說《哈德良回憶錄》。

其實個人認為當中所要表達的感想,除了不同時代產生對於同性間看法差異外,對於「過去」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更是保持疑慮的看法。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是因為還未發生,而對於過去的不確定,則是當中時間的消逝,讓後人想去挖掘當初西希爾的真相,但就如同我們本科系(歷史系)所學到的,只要不是史料以及實物能夠確定的事件,其餘都只能用推斷和歷史想像,其中如果經過史學家的刪減或捏造,就離真相又更遠了。研究者不知道對於事件的推斷是否正確,只要真相沒有被明確記錄下來,我們就只能繼續猜想下去。

保羅與彼得的同志身分在故事中處於關鍵角色,因為個人認為一個人的直覺以及理解一件事,必定是由自身經驗去解析,如同小說或電影一樣,有人會被故事感動有人不會,取決於讀者和觀眾有無親身經歷過一樣或相似狀況。因此,能在詩中感受到有西希爾對男性戀人的愛情,他們是最先感受到的,這也令個人再度驚訝人類直覺的奇妙性。

雖然還不太懂書名的意義,但有機會會再研究取名的深奧原由,重溫本書的溫和沉穩感覺。

更新日期:2015/5/10 下午 09:48:29